第85章 六京三十一省
中興元年九月,阿巴斯王朝源於對大唐的恐懼,派遣使臣前往各個國家,請求他們出兵組成穆斯林聯軍,一起討伐大唐。
得到訊息的李紹,率領兩萬神策軍、十萬蒙古聯軍,五萬吐蕃士兵,率軍親政。
同年十二月,大軍抵達撒爾馬罕,在撒爾馬罕修整。
中興二年二月,十七萬大軍又彙集了幾大都護府的十萬軍隊,向南進發。
中興二年六月,李紹率軍抵達被徐達攻佔的伊斯法罕。
此戰對阿拉伯世界的戰爭,李紹一共集結了三十五萬大軍,另外伽色尼派出了三萬的僕從軍。
賬下猛將雲集:徐達、秦瓊、速不臺、哲別、常遇春、狄青、帖木兒、阿拉提、耶律大石、鄭成功。
李紹兵分三路,北路軍以速不臺為統帥、哲別、阿拉提,率領十萬大軍進攻,進攻裏海沿岸的扎哈爾、佩切涅格、保加爾這些遊牧國家,然後南下進攻薩拉里格。
中路以秦瓊為主帥、狄青、耶律大石統帥十萬大軍,沿著裏海南岸進攻齊亞爾、白益王朝。
李紹南路統帥十萬大軍、以徐達為主帥常遇春、鄭成功,直接攻打白益王朝南部目標是巴格達。
還有一路帖木兒為主帥,率領五萬大軍以及伽色尼的三萬僕從軍進攻南部的馬克蘭,攻克馬克蘭之後向東進攻兆漢索蘭基攻下這兩國作為給伽色尼的報酬。
此時法蒂瑪王朝的軍隊纔剛剛在大馬士革集結完畢,向巴格達進發。
七月初一,李紹南路大軍抵達設拉子城外四十里,遭到白益王朝十萬大軍突襲,結果一戰被唐軍斬殺四萬餘人!
敗軍退守設拉子城,李紹命鄭成功以三百門大炮轟擊設拉子城牆、城門。
大炮轟炸了一天,設拉子城牆坍塌,城門被炸開。
大軍攻入設拉子城,白益王朝軍隊與唐軍展開巷戰!
結果鄭成功率領的步兵,大顯神威,兩天的時間裏,城內槍聲不斷。
七月初六,佔領整個設拉子城。
部隊稍加修整,七月初十向巴格達進發,沿途各地城池望風而降,七月底十萬大軍圍困了巴格達城!
八月初一,姍姍來遲的法蒂瑪軍隊抵達巴格達城,與唐軍交戰。
這一戰法蒂瑪王朝軍隊戰敗,統軍的皇子被活捉,李紹不願意讓這座城市毀於戰火之火之中,一邊命令大軍繼續圍困巴格達,一面派常遇春率軍攻打阿巴斯王朝的其他城市。
九月,哲別速不臺率領五萬大軍與秦瓊會師大不里士,而後一部分由狄青、耶律大石率領,向西進軍大馬士革。
九月底、哲別速不臺率領大軍抵達巴格達城下,哈里發卡伊姆無奈獻城投降。
李紹留下一部分守軍駐守巴格達城,率軍前往大馬士革,此時大馬士革已經被秦瓊等人攻克,大軍繼續向耶路撒冷進發。
在這座三教聖城,李紹受到了頑強的抵抗,最終二十萬大軍拿下耶路撒冷,開始繼續向埃及方向進攻。
法蒂瑪王朝的精銳在之前的巴格達城與耶路撒冷損失殆盡,唐軍如入無人之境,最終在十二月攻克開羅,哈里發穆斯塔西爾戰死。
李紹坐鎮開羅城,其餘大軍向西、向南掃蕩埃及地區。
一直向西打到了班加西,這才停住了腳步,而後大軍繼續進攻阿拉伯半島。
在開羅過完春節,李紹率領神策軍返回巴格達。
阿拉提在哲別、速不臺離開之後,繼續向西一直打到了赤刻地區,隨後返回自己都護府過冬。
帖木兒攻克了兆漢、索蘭基之後,與伽色尼蘇丹因為戰利品分配問題發生了爭執,率軍直接殺掉伽色尼蘇丹,攻佔伽色尼全境。
中興三年,李紹一整年都在巴格達度過,還接待了來自東羅馬帝國皇帝、以及教皇派來的使臣,要求李紹開放耶路撒冷,允許他們朝聖。
結果條件沒有談妥,此事暫時作罷。
教皇又派人來要求李紹接受洗禮,成為基督徒,再次被李紹拒絕。
李紹將新佔領的區域進行了劃分,將埃及地區設定埃及總督區、以徐達為總督,阿巴斯舊地設定伊拉克總督區,以狄青為總督。
阿拉伯地區設定阿拉伯總督區,以鄭成功為總督。伽色尼東部以及新佔領的兆漢、索蘭基設立印度行省以帖木兒為總督。
至於白益王朝以及以前的伊朗都護府,改稱伊朗行省,以秦瓊為總督。烏拉爾山以西的大片區域改稱庫曼行省阿拉提作為總督。原庫曼都護府部分地區以馬基克都護府改稱馬基克行省以哲別為總督。
原北庭都護府改稱嶺北行省以速不臺為總督,遼陽都護府改稱遼陽行省耶律大石為總督。
中興四年四月,李紹班師回朝,從克里米亞地區向東進攻,歷時半年蕩平吐蕃諸部,設立吐蕃行省以一聲金龍為總督,年底抵達定西城。
李紹又將西夏行省和甘肅行省合併成為直隸行省,衛伯玉為總督。
至此,李紹建立起了一個東到渤海,西到地中海,南到阿拉伯海,北至北冰洋的龐大帝國。
帝國內共有:直隸行省、嶺北行省、遼陽行省、吐蕃行省、七河行省、馬基克行省、庫曼行省、伊朗行省、印度行省、伊拉克行省、埃及行省以及阿拉伯行省一共十二個行省,帝國人口達到了六千萬左右。之後五年的時間,鮮有戰事發生。
帝國之內大力推行漢語、儒學,各個行省自行組織科舉考試。
中興十年,公元1048年,帖木兒在西部一些國家的支援下發動叛亂,被秦瓊、速不臺率兵剿滅,原印度行省取消,歸於伊朗行省。
中興十一年,李紹統帥四十萬大軍南征印度!歷時兩年,佔領整個印度地區。
中興十五年,太子李泰寧十七歲,李紹以太子監國,率四十萬大軍西征。
南路徐達、秦瓊等人率軍進攻東羅馬帝國,中興十六、十七年,李紹掃蕩了羅斯諸國,然後率軍攻打馬扎爾,引起基督世界恐慌,教皇、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一起興起十字軍,雙方在佩斯決戰,大軍全殲西方各國三十萬聯軍。
中興十八年,李紹率軍攻克羅馬城,大軍掃蕩了神聖羅馬帝國。
中興十九年,公元1057年,教皇維克托二世、阿巴斯的哈里發卡伊姆,在聖城耶律撒冷聯合為李紹加冕,成為基督教、伊斯蘭教的庇護者、從契丹到愛爾蘭整個亞細亞與歐羅巴的共主,世界的統治者。
李紹將羅馬教會與阿巴斯的哈里發一同遷到了耶律撒冷,象徵着宗教的融合。
中興二十四年,公元1062年,李紹返回直隸行省。
中興二十五年,公元1063年,宋仁宗駕崩,李紹拿出了一份據說當年宋仁宗所書的盟約,他身死之後,大宋皇位由李紹繼承。
大宋當然不承認,李紹統帥大軍八十萬壓境!
最終繼位的皇帝趙曙不得不宣佈退位,李紹率軍進駐開封,同年重修長安皇宮。
大理國面對大唐大軍壓境,大理皇帝也宣佈退位。
中興二十六年,公元1066年,李紹在大宋故地設立河東行省、江北行省、江南行省、兩廣行省、以及大理行省。
中興三十年,公元1070年,李紹滅朝鮮、中南半島各個國家,設立安南行省,朝鮮歸屬遼陽行省。
同年在羅馬、埃及、巴格達、莫斯科、德里、長安,開始修築宮殿。
中興三十三年,公元1070年,大唐水師滅日本、南洋諸國,設立扶桑行省、南洋行省。
至此,大唐帝國佔據亞洲全部、歐洲全部,北非大片區域,有長安、羅馬、埃及、巴格達、莫斯科、德里,六個都城。
行省有直隸行省、嶺北行省、遼陽行省、吐蕃行省、七河行省、馬基克行省、庫曼行省、伊朗行省、印度行省、伊拉克行省、埃及行省、阿拉伯行省、河東行省、江北行省、江南行省、兩廣行省、大理行省、安南行省、扶桑行省、南洋行省、羅斯行省、德意志行省、羅馬行省、法蘭克行省、伊比利亞行省、突尼西亞行省、斯堪的納維亞行省、英格蘭行省、匈牙利行省、希臘行省、拜占庭行省,共計三十一個行省。
大唐帝國六京三十一省,格局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