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狄青轉變
“狄青將軍,你如何看?”李紹見狄青不說話,就笑著問道。
“回國主的話,臣認同首輔大人的說法,等待大宋的反應固然可以為我們獲得一些東西。可是總體來說得不償失,何況我大唐現在有滅掉西夏的實力,沒必要因小失大。”狄青轉瞬之間想了很多,最終還是食君之祿為君分憂,現在自己是大唐的臣子,自然要替大唐考慮。
“你說的有道理,那以你之間,此戰該如何部署為好?”李紹對他的態度轉移十分滿意,接著問道。
“去年西夏集結重兵四處防守,這固然是個不錯的思路,可是也為我們提供了各個擊破的機會。”
“以臣之見,此次可兵分三路。第一路,便是命速不臺與哲別率本部兵馬掃蕩西夏北部,同時阻斷興慶府支援黑山威福軍司的聯絡,防止他們支援。命徐達統帥西域四州與西涼府、廣武城以及我禁衛騎兵、炮兵直逼興慶府,秦樞密使率禁衛步兵與並吐蕃兵馬進攻會州,不讓這部分軍隊支援。如此一來,西夏縱然有二十餘萬大軍,卻首尾不能相顧。我們每一路也有數萬大軍,而且多以攻城為主,實力不落下風。”狄青顯然是想過這個問題,此刻聽李紹問起來,幾乎是不假思索的就說出了方案。
李紹滿意的點了點頭,狄青不愧是歷史上有名的將領,思路很清晰,而且十分具有操作性。
“狄青將軍所言甚是,其實李元昊丟掉了蘭州、西域等地之後。就已經沒有了稱帝的本錢,可是他現在一意孤行,就註定了難以長久。”張元看了看狄青,顯然也贊同他的說法。
“是啊,二十九萬大軍,聽起來不少,可實際上要分在幾個戰場,很容易被各個擊破。”秦瓊點了點頭,表示贊同。
“出兵自然要出兵,不過蘇尚書說的也不是沒有道理,哪怕是我們不等大宋的物資,起碼也要跟大宋通通氣。畢竟我們還是大宋的藩屬,若是引起誤會就不好了。”李紹見他們幾乎達成了一致,又說道。
“幾位大人說的是,之前是我想的有些多了,如今我大唐不僅僅有本部五萬兵馬,還有西域四州,並吐蕃數萬騎兵。若是能兵合一處,兵力並不弱於西夏。”蘇勤知道這是李紹在為他說話,倒也沒有掩飾自己的想法,直接說了出來。
“蘇大人是擔心西域四州不會出兵?”張元明白了蘇勤的意思,微微皺起了眉頭說道。
“這四州雖然名義上歸順,可是畢竟沒有一起行動過,臣就怕他們懾於西夏餘威不敢出兵。”蘇勤沒有否認。
“這也不難,他們不出兵不怕,只要不搗亂,這一仗還是可以打得。實在不行,就分兵兩路,即便是黑山威福軍司等地的援軍到來,我們也不是沒有一戰之力。”
“若是覺得不保險,我們可以合兵一處,留下一部分步兵在蘭州防禦會州可能的襲擊,直接攻打興慶府,圍點打援!”狄青倒是沒覺得這算得上什麼麻煩事。
“其實臣不怕他們不來,反而是有點想他們不來支援了,那樣的話,滅掉西夏之後,再掃蕩西域四州,到時候全部納入中央直轄之內。”張元臉上露出意思陰狠之色。
秦瓊和狄青互相看了一眼,這傢伙是個文臣,怎麼好像比他們這些武將還好戰。
他們不知道,張元因為幾次殿試失敗,變得對朝廷有意見。可是你再有意見,有些話不能亂說,這個時候有一件事情怎麼說都沒事,那就是收復燕雲十六州,以及西域故地。
這在大宋屬於政治正確,慢慢的他的思想就有些激進了,經常與朋友一起指點江山,後世這種人並不少見,尤其是網上居多,動不動就武力統一,滅日打美,恢復我中華疆土。
這些人有一個共同的稱呼,憤青。
當然他們的收復失地的想法是對的,只是現代社會與以前不一樣,一旦大規模戰爭,後果難以預料。
“看來我們得準備幾個預案才行,天色也不早了,你們且回去休息吧,過了元宵節,咱們便到蘭州商議出兵的事情。”李紹對眾人說道。
“臣等告退。”幾人說著向外走去。
狄青快出門的時候,後面一個侍衛追了上來:“大人,國主要你去書房見他。”
狄青有些奇怪,這纔剛出來,李紹要見他有什麼事情呢?
不過他還是跟著侍衛,回到了李紹的書房之中。
“臣,參見國主!”狄青進了書房向李紹行禮。
“這裏沒有外人,漢臣不必多禮,陪我出去走走如何?”李紹笑眯眯的看著他說道。
“臣遵令!”狄青拱手說道。
兩人一前一後出了書房。
“我知道,你現在心裏有些難受。”李紹緩緩開口說道,見狄青想要反駁,笑著說道:“你聽我說完。”
狄青便咽回去了要說的話,跟著李紹繼續往前走。
“你是個重情重義的人,小時候也是代兄受罪。這自然是件好事,你是大宋的將士,我以前也是大宋的臣民。做一些對大宋不好的事情,心中有所不快也是正常的,如果可以的話,我也不願意與大宋為敵。”
“不過這麼些年,你在大宋想必也知道。因為太祖皇帝是武將黃袍加身,大宋對武將多有防範,重文輕武。這固然是吸取了唐末五代十國的教訓,可是在我看來有些矯枉過正了。”
“我中原王朝一直飽受北方遊牧民族的入侵,他們在我們強盛的時候俯首稱臣,一旦我們衰落了就要南下侵略。從秦漢之時的突厥,到兩晉五胡亂華,現在契丹勢大。”
“之前還有長城能夠防禦,現在燕雲十六州進入契丹之手,最佳防禦屏障都沒有了。可是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我們要防守,論國力,中原遠勝北方遊牧。可是這麼些年,終究還是不能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歸根結底,還是我中原王朝過於保守。一開始我只是想討要一些錢財,做個富家翁,過自己的好日子。後來太祖皇帝遺詔封我我大唐國主,這就給了我一個機會。一個能夠徹底解決北方遊牧,甚至是四方侵擾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