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朝堂爭論
長安城,太極宮議事大殿。
每天一次的朝會,正在大殿中進行。
最近這段時間,每天朝會議事的中心內容,都在圍繞著突厥人入侵一事進行,今天自然也列外。
李世民坐在龍椅之上,冷冷地看著下方的大臣。
而下方的這些文武群臣,此時正吵得如火如荼不可開交。
現如今,文臣也好,武將也罷,一共分成了兩派。
兩派的為首者,分別是宰相鄭國公魏徵,以及纔剛剛復出的開國功臣宿國公程咬金。
在如何應對突厥人入侵一事上,他們的意見截然相反。
魏徵的主張是,面對如今的局勢,最好的應對方法,就是借用西方教的力量,想辦法擊退來犯的突厥人。
只是,如果真的這麼做了的話,就必須改變朝廷現有的政策,允許西方教在大唐皇朝的境內傳播教義。
對此,魏徵給出的解釋是,西方教對於朝廷的權柄,沒事一絲一毫的興趣。
既然是這樣,那麼任其傳播教義。
也就算不上是什麼大事兒了。
而且,借用西方教的力量,對於大唐皇朝來說,有一個很大的好處,那就是:這麼做即不會動搖朝廷的根本,對百姓造成的影響,也會極為地有限。
既然有這麼多的好處,那又何樂不為呢?
必須承認,魏徵這老小子在蠱惑人心方面,還是很有一套的,爲了勸說李世民採納自己的意見。
他甚至擡出了,所謂的“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說法。
他的觀點就是,借用西方教的力量對付突厥人,能夠將對百姓的影響降至最低。
作為一個明君,這纔是李世民現必須要考慮的事情。
否則的話,李世民的這個皇帝,當得就有些不稱職了,至於說不稱職的結果會是如何......
呵呵,這個懂的自然懂,說太清楚了沒什麼意思。
還別說,魏徵提出的觀點,還真就獲得了一大批朝臣的認可,其中不僅包括了絕大多數的文臣,甚至還包括了一部分的武將。
至於說,這些人到底是同意魏徵的觀點呢,還是心中另有自己的打算,這個就不得而知了。
和魏徵相反,以程咬金為首的一批武將,則是堅決不同意放鬆對西方教傳教的限制。
在他們看來,突厥人區區十幾二十萬的部隊,不過是癬疥之疾罷了。
這些部隊深入大唐皇朝的境內,既沒有穩固的據點,也沒有可靠的後勤保障。
所以,即使能夠逞一時之威,也不過是小人得志罷了。
他們的入侵,必然不會持久,大唐皇朝只要能夠再堅持幾個月,對方就會不戰而退。
所以,現在大唐皇朝需要的考慮的事情,並不是西方教不西方教,而是想辦法組織好防禦,然後組建一支,專門針對突厥人部隊,和對方進行周旋。
在周旋的過程當中,一方面能夠熟悉突厥人的戰法,一方面能夠透過實戰來鍛鍊隊伍。
等到突厥人退兵之際。
這隻部隊就能尾銜而上,對對方發起騷擾和攻擊。
然後,利用本土作戰的優勢,和區域內的其他邊軍互相聯繫彼此配合,想辦法將其全殲在大唐皇朝的境內。
如果一切順利的話,接下來這支部隊,還可以深入草原之中,對防禦空虛的突厥人發起報復行動。
突厥人部隊是怎麼對付大唐皇朝老百姓的,那麼這支部隊就怎麼對付那些突厥人的牧民。
反正就是一句話,那就是:讓對方好好地知道一下,什麼叫做以牙還牙,以眼還眼!
這裏有點必須要說明,程咬金提出的組建新部隊,並不是從無到有地組建一支全新的部隊,而是想辦法在現有的部隊當中,抽取合格兵員並輔以一定的老兵。
用這種方法來組建部隊,不僅成軍的速度快,而且成軍之後的部隊,其戰鬥力也會相當地有保障。
最重要的是,這種操作方式,具備很大的可行性,對大唐皇朝的所謂國本,並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基本上,這就是程咬金大致的想法。
說起來,他的這個提議,的確是得到了不少武將的支援,甚至有部分文臣,也都看好他的這個方案。
只不過,相較於魏徵這一邊,支援程咬金的人還是佔據了少數,所以,隨著時間的推移,雙方之間的爭論,反倒是變成了勸說李世民採取魏徵的意見。
至於說,李世民本人是怎麼想的......
呵呵,這種事情還需要問嗎?
如果李世民贊同魏徵的提議,那麼根本就不會出現什麼勸說不勸說的事情好不好!
看著下方吵成一團的文武大臣,李世民麵沉似水。
此時此刻,他腦中所想的,卻是劉洪這貨。
“劉洪啊劉洪,你答應朕的事情到底做得如何了?要是再沒有一個結果的話,那事情可就麻煩了......”
說話間,李世民調整了一下姿勢,然後繼續碎碎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