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免職
這一路上,狄仁傑也算是加緊趕路了,一直到過了半個月他又回到了長安城。
回京,他首先要去的大理寺,去那裏覆命述職。按照道理來說,他應該在當天下午的時候進宮朝拜皇后,並且還要在第二天的時候上朝站班。
可是狄仁傑這一次回到大理寺,好像大理寺就有所準備一般,將這一次的事情述職並未給其覆命之答。簡單來說,那上面暫時要免去狄仁傑的官職。但是,大理石卻還是告訴狄仁傑需要他明天上朝。
狄仁傑當然也知道這其中的關鍵了,他這一次破天荒的無功而返,可以說是絕無僅有的。大理寺上上下下,那自然是人分三派,有人暗中捏了一把汗,有人則是在一旁等著瞧熱鬧,還有一種人……那連夜寫下奏表,打算第二天的時候上奏參狄仁傑一本。
總之,這一個晚上那可是一個忙碌的晚上。有人開始暗中串聯,有人開始暗中寫表,還有人什麼都沒有幹就在家裏麵抱著肩膀等著看熱鬧。
人人都知道在明天上朝的時候,這朝堂之上恐怕一番唇槍舌劍,兩方之間的辯論是少不了的。
不過這還是第一次將朝堂之上固有的陣腳給打亂了。
自從皇后執政以來,這朝堂之上永遠都分為兩派人,這第一派的人那希望皇后執政。另一派的人就不用說了,都是希望皇后能夠退居幕後,讓真正的天子之政。
狄仁傑在上朝的時候,一般情況下都是聽著這兩邊吵吵嚷嚷。
他還真覺得有點煩。
所以這一次是借了一個神兒的功夫,出京去輕鬆一下。雖然說這一次辦案也比較緊張,但是也總比在朝堂裡面聽著一幫人吵吵嚷嚷更好一些。
可是這一次,彼此之間串聯的人卻完全的分為兩派,一派認為應該打壓一下狄仁傑,另一派則是認為應該力保狄仁傑。
長安的官員頭一次並不是因為李武之爭而劃分幫派。頭一次,是因為狄仁傑劃分幫派。
眼見著上早朝的時候到了,狄仁傑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朝服,大步朝著朝堂之上走去。
大唐之時,上朝時分為兩個宮殿。
若是在比較重要的時間,比如說大年初一。那在含元殿上朝,是俗稱的上大朝。在時候,上朝的官員基本上是包含的所有在京官員。
在平時的時候議事是五天一次,這種小的朝會在宣政殿。
宣政殿這是大明宮的第二宮殿,也是正常的朝堂之地。地處含元殿之北,紫宸殿之南。狄仁傑來到大明宮的宮門,步行入內。
唯有為數不多的人才能被賜予宮內騎馬的規格。
來到了宣政門外,狄仁傑看到宮門尚且未開,在稍微等候一下。
時候丞相張柬之正好來了宣德門外。他一看到狄仁傑先笑了笑,走上前來。
狄仁傑和他這也算是老熟人了,看到他走過來也笑了笑,迎上前去。
“狄大人好自在呀,沒想到今日你會是第一個到的。”張柬之呵呵一笑說道。
“難得回京,當然要自在一下了。趁著腦袋還在脖子上,當然要多吃點兒,多喝點兒,順再看看這大明宮的美景了。”
狄仁傑說完這句話,更是擺出了一副看風景的樣子,欣賞著遠處的山色水光。
長安城確實是山色水光,風景秀麗。有句老話叫做九水繞長安,這裏確實是水土豐美。若是從大明宮上望去,可以看到遠處峰巒疊秀近處水流蜿蜒,美不勝收。
張柬之卻是冷笑一聲,看了看狄仁傑:“我看你這是認定了自己死不了,所以纔能有如此的閒情逸致,我纔不信你有從容赴死的豪情呢。”
他說這句話的時候用手拍了拍狄仁傑的胸口。
狄仁傑轉過頭去看了看他,他也看了看狄仁傑兩個人玩兒一笑,算是心知肚明瞭。
“你一向是未卜先知,三步一計,怎麼這一次竟然痛快的回京覆命把事情辦砸了?”張柬之最想知道的卻是這件事情。
狄仁傑並不是一個莽撞荒唐之人,為人又是志大才高。他既然是領命而去,那是一定有十足的把握能把這事辦成的。但是現在卻是鎩羽而歸,這實在是讓人覺得有點兒奇怪。
狄仁傑搖了搖頭對張柬之拱手行禮:“張老弟,您的深情厚誼,狄仁傑銘感在心。只是有些事情可是犯大忌諱的,關於平陽黃金失竊一事,我尚且沒有向皇后稟報。若事先跟您說了,豈不是把您放在皇后之前?如果真有什麼小人在背後從中作梗。你、我可就真的危險了。”
張柬之聽到他這話,深吸了一口氣,也確實是不知道應該說什麼了。
狄仁傑這話分明要拒他於千里之外啊!
張柬之聽完這話,嘆息一聲。
“你啊,事情都已經到了地步,卻還如此小心。真的很難以知道為何你會犯下如此大錯。罷了,一會兒在朝堂之上,我必然是據理力爭。爭取能保下你這顆腦袋,繼續為國效力。”
狄仁傑點點頭微微一笑。
就在此時宣政門宮門大開,一邊迎接上朝的諸多大人。
狄仁傑自然和張柬之保持一個不近不遠的距離。要是讓人看到他們兩個人過從甚密,那自然是會啟人疑竇的。
可是他們兩個人一向關係都不錯,如果讓人看到他們兩個人各自站在宮門的兩邊。反而會讓人以為他們兩個人鬧什麼彆扭,或者是欲蓋彌彰,更是會啟人疑竇。
這很多人認為在朝堂之上反不如封疆大吏來的痛快的原因。那因為在朝堂之上近也不是遠也不是,冷也不是熱也不是,掌握的一個火候。
狄仁傑多年為官,雖然說憑藉着自己的才能,也算是掌握了一些。但是他更多的是以仗著皇上對她的愛才之意,要不然憑藉他的脾氣,早就已經死了,不知道多少回了。
眾人到來,狄仁傑和張柬之兩個人跟著眾人一起進入到了朝堂之中。
等到時辰一到,左右站班整齊,皇后自然是御駕親臨。
武媚娘坐下來,先是看了看朝堂上的眾人,並沒有急著說話。
她的眼睛往狄仁傑的身上打量了一下,在仔細想了想,先問了一些其他的事情。
眾人自然是出班奏報,武媚娘耳中聽著事情嘴裏是發落言辭。這事情處理起來倒也暢快。
從內心深處而講,眾多的官員更希望能夠和皇后共事不太喜歡和現在的皇帝共事。
皇后做事冷靜果斷,巾幗不讓鬚眉,尤其是比很多的李家子弟強太多了。在朝堂上站班的眾官那可是執掌著整個天下的大權。人可都是一等一的聰明人呢。
聰明人就喜歡跟聰明人打交道,因為兩邊的思維方式都差不多。有些事情是響鼓不用重錘,一個對眼就解決了。
但是跟著先帝也好,還是跟著現在的皇帝也罷,眾官都感覺到非常的不適應。因為皇帝的反應太慢,實在是耽誤了很多的事。
朝堂之上的很多老臣,到了現在都是三朝元老了有一些感傷。唐太宗那是何等氣魄,又怎麼能是這後代子孫能比的呢?。
不到三刻鐘的時間,日常的事情就已經處理完了。
武媚娘再一次的打量了一下朝堂,繼續問道:“眾卿家還有何事?有事早奏。”
注意,她可沒說:“無事退朝。”
眾多的官員時候更是紋絲不動,一個個低著頭,完全就像是木頭一般。
在時候等著眾人再也沒有什麼其他的事情了,狄仁傑大踏步的走了出來跪了下來。
“臣,狄仁傑有本啟奏。”
武媚娘看到他一幅驚訝的臉孔,嘴上更是發出了疑惑的“嗯”的一聲。
“狄愛卿,哀家讓你去調查平陽黃金失竊案一事,時日尚且未到,也沒有接到你的陳情奏表。你為何回來了?難道說這案子已經破了,快快講來,給哀家聽聽。”
武媚娘說完這句話,更擺出了一副饒有興致的姿態。
狄仁傑心平氣和,將自己手中的玉圭放在地上,雙手扶地重重地在地上磕了一下頭。腦袋貼著地,也沒有抬起頭來。
“臣死罪,平陽黃金案臣尚未破獲,此案線索已斷恐成懸案。臣自認才疏學淺,辜負皇后厚望,請皇后降罪。”
武媚娘嘴角微翹,卻是長長的吐了口氣。她尚且還沒有說話,就聽到一旁有一個人跳了出來大聲的指責。
“狄仁傑,皇后對你報以如此信任,你竟然罔顧聖恩實在該死!”
眾人看都不用看,就聽聲音就知道,應該是最近剛剛得寵的來俊臣。
張柬之在聽到這話,也大踏步的走出,對著武媚娘行禮啟奏。
“臣,張柬之啟奏皇后,狄仁傑此次確實是罔顧聖恩。但他任大理寺卿,在大理寺多年,破獲奇案無數,更是讓我大唐多年以來從未有冤案發生。實在是國之棟樑。先帝委以重任,多年以來也為皇后多次排憂解難。此次,恐是案件複雜,無法在限期之內破案。還請皇后念其大功,可將功抵過,重新發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