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4章 盛情歡迎
趙光義聽到之後大喜,連忙賞賜了錦衣玉帶,命令他馬上啟程。
看到皇帝如此欣喜,楊業也感覺自己的做法是正確的。
他叩謝皇恩,隨後退了出去。
既然有了皇帝的旨意,他不敢耽擱,況且又立功心切。
第二天,楊業便帶着兒子楊延玉、楊延昭等人去代州赴職。
楊延昭就是楊六朗,他隨同父親歸降大宋後,受職供奉官,改名楊延昭。
楊業曾經說他最像自己,所以每次出師,必定會帶上他。
到了代州,正好碰到天寒地凍,楊業親自監督修繕城牆,雖然風雪飄飄,仍然沒有半點鬆懈。
轉眼到了太平興國五年,冬去春來,青草慢慢長出來,遼國-軍馬肥壯,於是準備再次大舉入侵。
遼主派耶律沙和耶律斜軫領兵十萬,直達雁門關。
雁門關在代州的北面,是代州的門戶,一旦失守,代州就會危在旦夕。
楊業聽說遼軍十萬大軍攻來,特別擔憂,對兒子楊延昭、楊延玉皺眉說:
“遼兵號稱十萬,而我們卻只有一兩萬人,就算是以一當十,也未必能穩操勝券,只能用計給他一個下馬威,免得讓遼國人小看了我們。”
楊延昭聽了,眼睛一亮。
“孩兒有一計,我可以帶領一支勁旅,從小道繞到遼軍的背後,給他們來個出其不意,一定可以成功。”
楊業聽了,感覺這個辦法不錯,不住的點頭。
“我也是這麼想的,兵馬不在於多,只要趁著夜色前去偷襲,嚇唬嚇唬他們,讓他們自己驚惶逃散就好。”
當下,楊業挑選幾千名精銳,從雁門關西徑口出發,繞到雁門關北面。
這時正好是半夜時分,月光暗淡,風聲陣陣。
楊延昭遠遠地看見雁門關下,黑壓壓地駐紮著幾十公里的遼軍大營。
楊業命令楊延玉領兵三千,從左邊殺入;命令楊延昭領兵三千,從右邊殺入,自己率領幾百騎兵,偷襲中軍。
這三支兵馬趁著夜色偷襲遼軍大營,一到遼軍大營附近,便齊聲吶喊,衝殺聲震天。
耶律沙和耶律斜軫等人只提防著關內計程車兵出來偷襲大營,卻不料宋軍竟然這麼膽大,繞到後營。
就好像從天上掉下來的天兵天將一樣,嚇得遼軍東躲西藏。
遼兵中軍大營裡,有一個遼國節度使駙馬侍中蕭咄李,自以為驍勇無敵,拿著一把大斧頭,從大營裡殺出來迎敵,正巧遇到楊令公。
兩馬交戰,還沒有打上十個回合,只聽楊令公大喝一聲,蕭咄李便連頭帶盔一起飛落到馬下。
遼兵看蕭咄李死後,更加覺得驚慌,頓時潰散。
遼國宰相耶律沙和遼將耶律斜軫等人被宋軍嚇得驚慌失措,落荒而逃。
黑燈瞎火的,遼軍將士混亂不堪,被踐踏致死的人不計其數。
楊業父子虛張聲勢,殺退遼兵,整理軍隊回到了雁門關,檢查士兵,才傷了十幾人。
休息半天后,返回代州,向朝廷發去捷報。
遼國人自打吃了這次敗仗以後,都稱楊業為“楊無敵”,只要看見“楊”字大旗,調頭就跑。
遼主聽說自己的軍隊失敗而歸,勃然大怒,竟然親自督軍,再次大舉侵犯大宋,並命令耶律休哥為先鋒,進犯瓦橋關。
守關的將士聽說遼軍兩次敗退,量他也沒什麼伎倆,竟然開關迎敵,真刀真槍的幹起來了。耶律休哥挑選精銳,從南邊渡河而來,宋軍將領欺負他帶的兵少,沒有截擊而是放他上岸,等遼兵都渡河之後,宋遼兩軍開始了激烈的交鋒。
誰知道耶律休哥的手下個個身經百戰,悍勇無比,宋軍不是對手,被他殺得七零八落。
到最後,連瓦橋關都失守了,宋軍一鬨而散逃到莫州去了。
耶律休哥追到莫州城下,命令士兵圍攻,誓要拿下莫州城。
城中守將八百里加急上報宋廷,趙光義下令親自征討,並調集諸位將領向北進發。
行軍途中,趙光義接到戰敗的訊息,連忙下令火速前進。
到了大名,聽說遼主已經撤退了,於是趙光義命令曹翰部署諸位將軍防守,自己回到了汴京。
回到汴京沒幾天,趙光義想要興師討伐遼國,朝中百官大多迎合皇上的意思,紛紛上奏說應先奪取幽州、薊州等地,只有左拾遺張齊賢上書勸阻。
張齊賢是曹州人,很有膽識,遠近聞名。
太祖先前巡訪洛陽的時候,張齊賢只是一介布衣,並向太祖獻策十條,太祖採納了四條,還有六條不合心意。
張齊賢堅持己見,非說十條都沒問題,把太祖惹怒了,於是太祖下令將他亂棍打出。
不久太祖回到汴京,對趙光義說。
“我這次巡視西都,碰到一個叫張齊賢的人,非常有才能,以後可以讓他當你的宰相,你一定要牢記在心。”
趙光義點頭,當時就牢牢地記住了。
······
大唐長安。
唐僧當初出家的寺廟裏,小和尚們正在打掃院子,擦拭佛像,臉上都是欣喜之色。
“你們聽說了嗎,據說三藏法師取經回來了,唐王到時候一定會賞賜咱們寺廟!”
“是啊,這可是佛法東渡的大事情,是天大的功勞!咱們三藏法師給大唐立功了!”
“你們別在這裏喧譁,三藏法師馬上就回來了,快點打掃衛生!”
一個方面大耳的和尚走過來,催促幾個小和尚。
這時,天空中忽然金光大作,五彩的雲霓漂浮,將整座天空映襯的無比美麗。
隱隱的,還有鼓樂之聲。
幾個和尚奇怪的看著天空異景,這是怎麼回事?
難道是,三藏法師回來了?
他們不約而同的想到這裏,立刻狂喜著去稟報方丈!
不多時!
寺廟的院子裡,已經站滿了和尚,真是一片鋥明瓦亮的禿頭啊!
這種景象也很難見到,幾百個禿頭站在一起,是可以照耀黑夜的!
甚至,這種景象,也真讓人驚詫!
一位滿臉皺紋的老和尚,站在最前面,眼睛裏都是期待!
此人正是唐僧的師父,也就是從河面上救了他、又將他養大的人。
“真會是江流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