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小農經濟
嚴浩想的是,如果換一個次序就不一樣了。比如現在先兌換長盛大葉桑樹種,並在重點地區進行規模化的種植,只需要三個月以後就會有大批次的優質原材料供應,到時候在兌換相應的工藝成規模地生產雲華蜀錦和松濤桑葚酒,絕對可以大賺特賺。
如果說桑樹產業只是形成了一個銷量很好的特產品產業鏈的話,那麼天星提花機這個東西,甚至有可能成為從質上推動生產力,以及打破小農經濟生產模式的關鍵環節。
看起來天星提花機只是一個棉紡織機器,能夠提高棉紡織效率,但是如果結合大魏的經濟發展模式來看待就會發現其中的端倪。
大魏的經濟結構,和中國古代的封建王朝類似,屬於典型的小農經濟自給自足的經濟結構。也就是所謂的男耕女織的傳統社會,在一個小家庭中,男性壯年勞動力耕作為家庭提供食物,而女性次要勞動力在家中織布用於滿足家庭衣物穿著,只有多餘的產品纔會送往市場上售賣。
這種經濟模式的好處在於穩定,一個小農家庭自己就可以滿足自己的生活需求,這就是中國的封建社會能夠長期持續,文明長期繁衍的一個關鍵要素。然而這種模式的弊端則在於封閉。如果所有人的生產都只是滿足自己的需求,而沒有或者說極少進行市場交換的話,那麼整個市場就極為封閉,無法形成合理的產業分工和規模化生產,而這些都是生產力進步的關鍵點。
事實上,中國在宋明時期曾有過透過棉紡織機器的普及進行規模化生產來促進生產力質變的機會,當時在城市裏已經出現了僱傭勞動力和成規模的手工業作坊,但是這種生產力質變的苗頭最終還是被扼殺在根深蒂固的封建小農經濟模式中。
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生產效率沒有得到本質改進的原因。也就是說,成規模的僱傭勞動力的手工業生產的效率沒有提高到對家庭手工業有本質衝擊的地步,比如規模手工業製造出的棉布質量並沒有遠高於家庭產品,價格上也沒有摧毀性的優勢,在這種情況下,由於小農經濟本身的頑固性,人們還是傾向於自給自足的生產。
僱傭勞動力的生產效率沒有得到本質突破的原因很複雜,但我們知道的是,在歐洲,蒸汽機出現以後的工廠的產品效率最終形成了無與倫比的生產優勢,是西歐一躍成為全球的領袖。而在中國,卻始終沒有出現這種生產力的飛躍,我們的小農經濟的生產模式始終保留,直到近代中國市場受到歐洲廉價工業產品衝擊的時候,這種小農經濟模式才最終破產。
總而言之,在嚴浩眼中,這個天星提花機就是那個類似於蒸汽機的東西。當然,提花機不是蒸汽機,不可能在全部領域提供生產力的變革,以致於使大魏走向工業革命之類。系統說明裏明確提到,系統提供的所有道具都侷限在冷兵器時代範疇,因此這種現象不會發生。
但同時,天星提花機的說明裏也寫的很清楚,那就是這個東西它“突破農業時代紡織技術極限”!也就是說在正常的農業時代下是不會出現這種機器的,他超越了農業時代的棉紡織效率,直逼工業時代蒸汽紡織機下的紡織效率。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能夠把這種機器造出來並且大規模推廣的話,對整個大魏的紡織生產力,乃至經濟結構都會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要知道,嚴浩之前就一直在考慮經濟改革的事情。他雖然已經讓王猛起草經濟改革方案,但要知道王猛再厲害也不過是個南北朝時期的人物,他只能侷限在封建經濟結構的範疇思考問題。儘管如此,如果他能夠搞出王安石變法、慶曆新政之類的東西併成功推行的話,也足夠讓國家富強了。
但嚴浩想得更遠一步,如果能夠打破自給自足的經濟模式,在大魏創造出一個開放、流通的市場經濟結構,推行重商主義的話,雖然不能夠使大魏躍進至資本主義,但完全可以營造出一種類似十五十六世紀的西歐那樣的經濟繁榮景觀,而這對於大魏來說就足夠好了。
這正是之前嚴浩在賣官售爵的時候刻意結交商人,拉攏商人階層的緣由,而現在天星提花機的出現更讓他看到了實現他目標的具體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