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爱青果
去書架

第88章 語文老師教的數學

    正在他胡亂翻看這些書的時候,只聽外面傳來了腳步聲,他跨出側門一看,莊主家的那三個小子——二少、三少和五少,站在門口向他行禮:

    “見過先生!”

    “免了!”吳偉裝腔作勢地回了禮,說道。

    三個學生拜了老師,又回到最裏面的香案前,由二少代表大家點上一炷香,然後三個人一起行了跪拜之禮。

    吳偉立即明白了,古人開堂授課,是要拜先師的,同時,這炷香也就是他們一堂課的學習時長,這炷香燃完,一堂課也就算完成了。

    吳偉盯著那尊雕像看了一眼,不知道他們拜的這位先師是何許人也,爲了尊嚴,他是不能向自己的學生打聽的。

    三個公子拜完先師,馬上跑過去跪坐在各自的座位上,雙手扶腿,正襟危坐。

    特別是那個三少,都不敢正眼看他,自從坐下,就再也沒敢抬起頭來。

    可他同樣也有點緊張,因為他一點準備都沒有,如何開口上課?

    不過,一看這幾個孩子畢恭畢敬的樣子,他還是找到了優越感。

    一個二十一世紀的研究生,要教幾個莊園時代的小屁孩,怎麼說都覺得有點大材小用。

    於是,他清了清嗓子,說道:

    “今天我來當你們的先生,我先自我介紹一下,我姓一,名休,以後你們就叫我一先生,你們也來作個自我介紹。”

    “我叫河灣正雄。”那個三少搶先發言,還彬彬有禮地鞠了一躬。

    “我叫河灣正信。”二少也不敢怠慢。

    唯有那個五少,傻乎乎地望著吳偉。

    見他還沒返應過來,坐在他左面的二少馬上提醒道:

    “該你了!”

    五少得到提醒,這才醒悟似地,不緊不慢地說道:

    “我有三個名字,先生叫我‘正直’,家裏人叫我‘阿直’,下人們叫我‘五少爺’。”

    五少的話回答雖然很愚蠢,但反應了一個社會現實。

    吳偉已經瞭解到,這個世界的稱呼很重要,不同地位,不同身份,甚至不同場合,都有相應的稱呼,稱呼錯那就貽笑大方了。

    “好,我現在是你們的先生,就叫你正直吧。”

    吳偉衝五少點點頭,繼續面對大家說道:

    “你們原來的先生走的時候對我說,你們學習都很用功,下面,我就代他檢查一下你們上節課學的內容,看看你們記住了沒有……”

    “一先生,你先考我吧!”那個三少沒等吳偉把話說完,就自告奮勇地發話了。

    “那你背一遍吧!”吳偉對他點點頭說道。

    看到先生首肯,三少將兩手一背,開始搖頭晃腦地背誦了起來: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吳偉一聽心中有了底,這不《論語》嗎,原來那先生每堂課只教學生一句話。於是又問道:

    “背得很好,你能寫出這句話來嗎?”

    “能。”

    於是,三少從條桌下面取出紙筆來,將紙攤開,準備默寫。

    “我相信你會寫,”吳偉一看他那勢在必得的樣子,就制止住了他,“你明白這句話的意思嗎?”

    “理解……吧”

    一看三少那遲疑的樣子,吳偉就知道他只是死記硬背。於是說道:

    “那你說說看,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子貢說……他說……”

    “先生我知道!”看三少支支吾吾說不上來,二少開口了。

    “好,那請你說一說。”

    “先生說了,做人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

    聽他這一說,吳偉倒有點犯難了。按說,那句話翻譯起來,並不這麼簡單,但他這麼翻譯,也不能算全錯。

    不過,吳偉轉念一想,反正這又不是我教的,他們能明白主要意思就不錯了,於是說道:

    “很好,基本意思說出來了……”

    在吳偉點評的時候,三少狠狠地瞪了二少一眼,那眼神中透出的兇險,讓人不寒而慄,吳偉馬上想起了他欺負阿佳那一幕,於是說道:

    “聖人的話我們固然要記住,但更重要的是要按他們的話去做,人生來都是平等的,不要因為是富人就可以隨意欺負窮人……”

    那個三少看來也不傻,一聽先生話裏有話,馬上低下了腦袋。

    接下來,吳偉又去考察那個最小的五少,這才發現,在他考察二少和三少時,這個五少已經在紙上寫下了幾個單詞。

    原來他學的內容和這兩個大的不一樣,他的課本是那本《蒙學》,每節課只學幾個詞。

    經過考察,吳偉立即有了方向,不就是複式教學嘛,兩個大的學《論語》,一個小的學《蒙學》,大的每次學一句話,會背能寫即可,小的每次只學幾個詞,會讀會寫就完事。

    這個先生不難當嘛。

    新課開始,他先安排小的將昨天的內容各寫五遍,開始給兩個大的教授新內容。

    “好,請開啟書,跟我讀,”吳偉一隻手背到身後,另一隻手拿著書本,開始領讀,“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

    “子貢曰……”

    兩個學生搖頭晃腦,抑揚頓挫讀得十分投入。

    當然,作為一個二十一世紀的專業老師,照本宣科和死記硬背,已經是不入流的教學方法了。

    於是,他結合課文內容,穿插了講故事、小組討論、情景表演等豐富多彩的活動。

    三個公子哥學得是眉飛色舞、興趣盎然,不知不覺一炷香時間就過去了,孩子們還有點意猶未盡。

    吳偉估計了一下,這一炷香時間,差不多就是一個小時,這纔想起了古時候的計時方法,一盞茶,一炷香,一個時辰等。

    果然,三個孩子在門外活動了大約十幾分鍾,就自覺回到了坐位上,這應該就是一盞茶時間了。

    第二堂課孩子們自覺拿出了《算學》,而且不管是大的還是小的,都是同一本書。

    透過檢查,他發現了一個很可笑的事,當他讓那個五少複述上節課內容時,五少就像背課文一樣地背起了《算學》內容:

    “今有田廣十五步,縱十六步,問為田幾何?答曰:一畝。”

    這是一道來自於《九章算經》的幾何題,想不到那位先生是按語文的方法教數學的:先認字,再領讀,然後背下來,連答案也沒有漏掉。

    吳偉問了兩個大的,他們也是隻知道其意,不知怎麼算的。

    看來那位先生可真是誤人子弟了。如果讓編纂《九章算經》的那些古代聖賢知道了,不知做何感想?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