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章 求婚
自從揣測到了大概是宇文長茹在宮中安插了眼線暗中對付自己的事情,溫歡便已經在心裏做著打算,思考著要如何進行這下一步的行動。
溫歡每日觀察著是哪一位宮女經手著她的飯食,細緻窺探之下,溫歡大致肯定了到底誰是宇文長茹的眼線,也便放鬆下來。
那位做了宇文長茹眼線的宮女動身又將飯食送上,侍候著溫歡進食。
“每日你都要陪著我到吃完最後一口飯,也是實在辛苦了。”
看著那位宮女,溫歡在心裏做著打算,表面上帶著致謝的微笑開了口。
“郡主這是說的哪裏話?侍候郡主,本來就是奴婢應當盡心盡力的事情。”
那位宮女看著溫歡的吃飯的動作,微笑奉承道。
溫歡淡淡的笑了笑。
她繼續低頭吃飯,想著腹痛的時機,也是讓這位心懷叵測的宮女能夠安心覆命。
溫歡彷彿是無意說道,“近來也不知道是怎麼的,每次吃過飯後,便會感覺到腹中疼痛難忍,也不知道是不是那御膳房換了什麼做飯不太乾淨的御廚,你這幾日也幫我看一看,我也好知道這個原因,省的攪得我心裏煩亂。”
溫歡有些無奈的抱怨道。
那宮女低頭,忍不住暗自笑了笑。
看來,這溫歡郡主也不是傳言裡說得那樣厲害,自己是中了食物裡的毒都不知道,只能夠去怪罪御膳房的廚子,也是十分有趣了。
溫歡自如的吃著飯,不動聲色的觀察著那位宮女的每一個瞬間的情緒,心裏暗自譏諷,打算將計就計,將宇文長茹的此等卑劣的做法好好的揭發一次,也是給她一些教訓。
“是,郡主,奴婢知道了,以後會留心的。”
那位宮女恭恭敬敬的回答了。
“好。那就需要你多多掛心了。”
溫歡微笑迴應,繼續低頭吃飯。
飯後,那位宮女便將食具都收拾下去,走到宮殿門口之時,偷偷回頭查探。
為讓將計就計的事宜進行下去,一到飯後,溫歡便一臉痛苦的倒伏在床榻上,捂著肚子、神色煎熬的翻來覆去。
那位宮女奸計得逞一般的笑著,放心的出了宮殿。
縱然是知道了溫歡正在受著自己所設下的毒藥的折磨,可是宇文長茹的心中到底還是不能夠解恨。
爲着周丞是心裏無她、只是一門心思放在了溫歡的身上,宇文長茹既不能夠得到周丞的一顆真心,也不想看著周丞與溫歡在一起過著踏實日子。
內心情緒複雜痛苦,宇文長茹已經明確知道了周丞與她絕無半分可能了,只是卻又不想要沒有了她、周丞卻過得快樂。
日常交往之中,宇文長茹一臉高傲姿態,彷彿是在懲罰周丞一般,對他一臉冷漠,不予一絲一毫的溫情與客氣。
看著宇文長茹的模樣與表現,周丞的心裏反而是放鬆。
周丞不在乎宇文長茹對他是什麼心思,能夠藉此來擺脫宇文長茹的過分關注,周丞只是覺著是好事兒。
兩相來往之中,宇文長茹徹徹底底的清醒。
她以為自己負氣、將周丞冷落,就會換來周丞的問候關切,而實際上,周丞的態度讓她明確了,自己遠離周丞,是讓周丞解脫了。
心裏更加氣惱,宇文長茹做了決定,這和親的事情便不是非得與周丞不可了。
已經對周丞由愛生恨,宇文長茹脫離周丞的周圍,轉向五皇子蔣玉去了。
五皇子蔣玉,是已故妃子趙嫻妃的孩子,心思厚重,擅長繪畫,閒來無事之間,便在御花園的涼亭裡端坐作畫,頗有些仙風道骨的意思。
在御花園之中游玩,宇文長茹又是到了為周丞而傷心難過的時候,又見了蔣玉這樣看起來溫和的男子,便上去坐談。
兩個人一來二去,也便是熟絡了起來。
這日,正是惠風和暢的時候,宇文長茹已經心生與蔣玉和親的念頭,便又到了涼亭之下端坐,打算藉着機會與蔣玉說起這件事情。
宇文長茹靜默坐了一會兒,蔣玉畫完一副風光,便抬了頭。
“公主來了。”
他微笑問候,看起來倒是溫柔。
“五皇子,可是願意為我畫一副肖像?”
宇文長茹主動發出了邀請。
蔣玉一笑,“這我當然願意,能夠為風姿綽約的大越國宇文長茹公主作畫,乃是我的榮幸。許久以來與公主在此談心,我時常想,能夠為公主作畫。只是怕技藝不好,未經公主允許,讓公主覺著我唐突了。”
聽了蔣玉這一番話,宇文長茹更是高興。
“本公主願意你來為我作畫,那便開始把。”
蔣玉點頭,端起畫筆,畫起來。
兩個人偶爾對視,互相看著,倒有一些浪漫的意味。
經過的宮裏的人看見涼亭裡宇文長茹與蔣玉的頗為暖昧的互動,也都大概明白了宇文長茹的和親選擇。
因著一對濃情男女的互動,宮中愈發是熱鬧起來。
看著蔣玉的認真描繪的模樣,宇文長茹說道,“五皇子,你覺著本公主可算是漂亮?”
“自然漂亮,公主國色天香,我不才,難以畫出公主的半分姿色。哪怕是天下之間的最好的畫師,畫出最為豔麗的容顏,都無法與公主媲美。”
蔣玉一臉認真的回答。
一聽蔣玉的話,宇文長茹更為心動。
“那麼,五皇子的這個意思,可是喜歡本公主了?”
“喜歡,怎麼會不喜歡?”
蔣玉看著宇文長茹的眼睛,堅定回答了。
畢竟宇文長茹是大越國的公主,倘若可以得之,也是一份收穫,日後也得了大越國皇室的庇護。
“公主,我不知道自己能否有這個巨大榮幸,娶得公主?”
蔣玉乘勝追擊,提出求婚的請求。
宇文長茹略微一臉紅,“五皇子,本公主,也願著你為我,長長久久的作畫。”
兩個人達成了婚娶的意思,相視一笑。
而後,蔣玉便到了皇帝的宮殿,將與宇文長茹之間的婚娶念頭說了出來。
皇帝一聽,瞭解了兩個人皆是情願,便答應下來,同意了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