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試試房遺愛的道行
“你主理各不良帥,又聽聞你的百騎司所用之人皆是不限門第,可用即來,想來訊息與本官不同,更為切實,且不妨說來。”蕭瑀說得很直白,就是想考驗一下他的執政能力。
“那下官就直言了。凡制之設,必有其源。然本朝積弊尚多,一制行來,掣肘處處,不少良方反成負累。未能將益處集腋成裘,反傷民害眾。今即要峻法與德行兼行,更要問計於民,道合萬方,立足根基,謀機定遠,不亂清濁,才能救治補缺。”房遺愛這個開頭,就讓蕭瑀甚為驚異。
房遺愛從懷中取出一本關於萬年縣近三年來的稅賦冊子來,這是屈突晟從封權的府上所得。
他展開來,道:“本朝實行均田之制,凡在籍之民皆按人丁授以田地,讓耕者有其田,這是重要的穩定民心的方式。但是也有問題,一些權宦豪強會依勢霸佔田地,租稅之數對一些百姓仍舊難以承擔,他們還會將這些到手的糧食轉手,坐收漁利。流民日多,方會聚集而起。”
長安城裏都有如此多的武林亂匪,又妄論其餘,蕭瑀早就明白,這必然是分配不均,流人無處發安身所致。可他還要是試試房遺愛的道行。
“既然以人限田,朝廷又有統一的租稅定額,何以會有百姓不能納租?”蕭瑀看著那萬年縣的稅冊,並不驚奇房遺愛是哪搞來的,因為百騎司的手段肯定是一流的。
“均田之制要比古法井田之限好得多,但是問題仍在。一則隋末離亂,民生凋弊,就算是長安大都亦要在復興之中,枉論其餘。對於一些久戰之地,租庸使仍是讓他們按一統之租稅定額納糧,他們如何承擔得了?”
“二則良田有幾許,皆歸貴族之家,薄田餘幾何,常常盡歸平民。餘者更有餘,薄者無資斧。更有貴族有優渥之授田,奴婢耕牛皆得田產,而貧戶則未得若許恩惠。”
“其三均田之制,有露田,即老死還官,還有永業,桑田傳子孫等制,亦是以勳官之製爲依託,這是有積極的意義的,但亦要細緻審查,統量有據才能服信於民。這些在萬年縣之帳冊之上皆能看出。”房遺愛坦侃侃而談,這是他深思熟慮很久的方略,能夠說出來,聲音極是沉穩。
蕭瑀心中甚驚,不想這肖天飛小小年紀,果然有實戰之才,這也是房遺愛能夠八方查民情方通用得知。
城東皆是貴族世家,東市本就是這些人交易的地方,封權任職之時又是那般的靈活,他所計之諸帳冊,自會有所體現。世家之豪奢,田地之支離,租庸調法之問題可觀風考情。
蕭瑀再翻了翻那些籍冊,果然是如此,這位百騎司首並不是只為皇帝張耳目之人,而是能從中發現問題的根本所在,調和諸王之失,重於民生之建,這是很讓人心折。
蕭瑀心裏有些安穩了,他絕不是隻會查案的高手,更不會傷及功臣良將,卻是有一番他之觀微知著,協調諸方勢能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