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暗自稱讚
早有胡姬盤起那細柔的絲帶,琴韻悠揚,響起無限的惶惑悽夢。東市販酒的,賣茶的,耍把式的,甚至印度的玩蛇戲耍的,此起彼伏,交輝著著這個古城的榮光。
姚思敬哪有閒心看這些,他早令兵士分散,有了剛纔的教訓,他已與在先一步到東市的趙意打了口信,趙意把牢街東,他在街西,趙意的衙差本是便服,更易於行事。
此時,一名頭戴四方巾,粗布舊衣的二十多歲的少年郎,左手捧著一個酒碗,走上前臺,右手就摘了一塊詩板,啐道:“此等爛詩,也掛在這裏,欺我朝無人了!”他擲在地上。
這般不敬之舉,而在唐人眼中皆是常態,若是才高反而更得人服氣。這是張狂自我,不拘小節的大氣之世。
他隨手就從一腰如約素,臉似桃李的適才小曲的胡姬手中取過一塊木板,沾墨提筆就來了四句:“昨夜瓶始盡,今朝甕即開。”不少觀詩的文士皆露出不屑的表情,這也算是詩啊?
那少年捧著酒碗來了一口,隨筆接下去:“夢中占夢罷,還向酒家來。”
驚得眾文士盡皆喝彩,“此是何人,好詩!”姚思敬雖是武將,卻也是讀過武經七書,而大唐詩風無人不沾一二,暗自稱讚。
此時只見有一人輕步上臺,他雖著便裝,卻掩不住的風流韻致,趙意著便服,卻心頭大駭,他就是:“石蘭青!”
他暗遞眼色與姚思敬,望樓旗風烈烈而動,“清風閣!收網!”
石蘭青卻滿不在乎,他微微一笑,即揮出一詩板,那板正當當釘住在繡屏。這一手功夫讓趙意和姚思敬同時停了腳步,誰不明白這是內功之綿粘力之強到如此,方能達此之境。
眾人看那詩板是《古詩十九首》之一的改寫:“昨夜歡意去,今朝蓬門開,若無知音者,何據要路津?”這並不是詩,可以說是集句了,可偏偏那少年郎即知眼前這人必是有意要幫他成就功名的貴人。
石蘭青似乎並不在意前日清風閣的爭鬥,無所謂的樣子。那少年卻只品了一口酒,轉身就走。他雖衣著窮酸,可這一轉身,卻是貴氣盡出。
姚思敬一看趙意,石蘭青的身後,一位一頭挽三重珠翠的女子,垂雲鳳梳的女子隨之上臺,蓮步輕搖,登時豔光獨照,銀屏生輝,連那少年郎都不由得止了步。
唐代的女子極是愛美,她們將金釵翠翹,鳳尾吐珠,雙鬢貼鴉黃。而這個女子的烏雲如瀑,鬆鬆挽起的雙螺髮髻上重複插著三重珠釵,更別緻的一雲扇流蘇滴心珠輕蕩在眉間。她內著襦衫,外披帔帛,懷中抱曲頸琵琶,即奉給石雲青。
石蘭青笑道:“何妨聽一曲再走?”他即跪坐於鋪好的繡褥之上,手指清點,一曲《子夜歌》低沉而起,如秋風掃葉,似蒼穹覆海,那女子隨之而歌,清音曼妙:“高山種芙蓉,復經黃檗塢。果得一蓮時,流離嬰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