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息事寧人
對於考試結果,按照主考官袁立秋的意思,肯定給阿水和阿蓮打不及格,然而連隊已經傳得沸沸揚揚,大多數人對他們做法持贊同意見。袁立秋騎虎難下,只好找連長曾國春商議,如何把這件事處理好。
其實曾國春也贊成給阿水和阿蓮頒發合格證,但身為一連之長,應該顧全大局,假如司號員都像他們那樣,豈不天下大亂?懷著矛盾心理,曾國春問道:“老袁,那你覺得應該怎麼辦?”袁立秋早就看出曾國春心思,故意不點破。
“我是指導員,負責全連政治思想工作,從本意來講,對阿水和阿蓮的做法不贊同。反過來看,我也在考慮,是不是應該允許創新,給新戰士一個展示技藝的舞臺?部隊不是鐵板一塊,我們的業餘生活理應豐富多彩,老曾,你認為呢?”袁立秋說道。
這一問反倒把曾國春難住了,他是連長,軍事上說了算,政治思想工作不歸他管,得袁立秋拿主意。假裝思考片刻後,曾國春說道:“既然你有打算,我沒啥意見,但戰場上是否還是應該嚴肅對待,軍紀軍容不能亂。”
袁立秋也是這個意思,兩人一拍即合,最後達成一致結論:上了戰場該怎麼吹號就怎麼吹,其它場合,尤其是逢年過節和軍民聯歡之時,允許司號員用軍號助興,當作一樣樂器,豐富戰士們的業餘生活。爲了穩妥起見,袁立秋又寫下一封報告,呈交團部備案。
此時正逢清明到來之際,連部組織全連祭掃烈士陵園,弔唁英靈,軍號便派上用場。清明節那天,全連排成長隊,跟在其餘連隊後面,徐徐進入烈士陵園,這是一次團隊活動,也是履行承諾,曾經對戰友許下的莊嚴承諾。
固定儀式開始之前,袁立秋讓阿水和阿蓮出列,為什麼沒有蘇炳瑞?因為他不懂這些花式吹奏法,無話可說。特務連明白是怎麼回事,其它連隊看著奇怪,都沒有走,密密匝匝圍成一圈,想了解清楚。
只見阿水豎起軍號,須臾之間吹響號角,阿蓮緊跟著吹響,竟然是民間流傳已久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它是民間音樂家華彥鈞(瞎子阿炳)的代表作,如歌如泣,催人淚下,非常適宜在清明節時分演奏,用以追思親朋,懷念故友。
演出效果超出預期,每個人都眼淚汪汪,或想起爹孃,或想起親人,或想起戰友,追昔撫今,感慨人生。吹到動情處,阿蓮放下軍號,嚎啕大哭,聯想到自己遭遇,情不自禁。哭聲引發連鎖反應,陵園內響起一片哭泣之聲,曾國春和袁立秋也忍不住擦拭眼淚,哪個紅軍戰士沒有一本傷心賬?
團長獲悉此事後大加讚賞,下令全團向特務連學習,勇於創新。即刻辦了一個培訓班,把全團司號員集中起來,讓阿水和阿蓮當老師,傳授花式軍號吹奏法,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師傅蘇炳瑞反而成為學生。
蘇炳瑞沒有灰心,透過這件事得到不少啓發,軍號是軍隊的指揮棒,同時也是一件好樂器,能吹出美妙音符,那個陝北漢子不就做到了麼?幹一行學一行,蘇炳瑞向着成熟睿智又邁進一大步,為二十歲生日獻上一份厚禮。
正當蘇炳瑞即將成為一名優秀的司號員時刻,轉折從天而至,命運之神又和他開了個玩笑。這次不僅是工作調動,而且面臨新的考驗,能否順利透過,存在許多未知變數。
蘇炳瑞工作上的變動與蘇區完善基礎建設有關,並非他一個人的事情。當時中央紅軍挺進閩浙贛,建立紅色根據地,百廢待興,幾乎是一片空白,除了政府各類機構需要建立,還有不少重要部門或機構需要搭建,諸如銀行、郵局、糧站、兵工廠等,關係着國計民生,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