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送醫下鄉
人生充滿變數,尤其生活在戰爭年代,聶春鳳就是一個特例。從山裏妹子到紅軍戰士再到衛生員,已經經歷了巨大轉折,但發展過程並未停止,而是順著她的人生軌跡繼續向前滑行,越走越遠。
謝芳不僅是個好醫生,還是教學有方的好老師,慧眼識珠,善於在實際工作中發現人才、培養人才,成為聶春鳳人生道路上第一個伯樂。後來又陸續遇到第二個、第三個……,類似的伯樂都給予她無私幫助,聶春鳳這匹小馬駒最終奮蹄疾馳,變成真正的千里馬。
謝芳的主修專業原本是婦產科,由於部隊醫務工作者匱乏,逐漸向全科醫生髮展,成為多面手。正因為如此,只要沒有發生戰鬥,謝芳都要抽出時間出去義診,為勞苦大眾解除病患。特別是罹患婦科疾病或者懷孕臨產的婦女,謝芳更要定期回訪,給她們檢查身體。
作為謝芳的助手,小林一直伴隨左右。隨著部隊“擴紅”,新戰士急劇增加,小林被迫獨當一面,不能再跟隨謝芳出去義診,這個任務就落到聶春鳳肩上。
對於這個任務,聶春鳳毫無意識,十幾歲的女孩哪懂什麼婦科病、懷孕生子?要說一點認識沒有也不可能,當初阿麻生弟弟妹妹時,就是她跑到村裏把接生婆接到家裏,燒熱水、洗床單,忙得昏頭漲腦。至於怎麼接生,需要做哪些準備工作,她一無所知。
謝芳考慮到聶春鳳文化底子薄,醫護知識淺顯,沒有過多講述,透過實踐,讓她一步步走進醫學殿堂,在實際工作中得到學習和鍛鍊。結果證明,這種辦法行之有效,達到事半功倍之奇效。
義診過程中有兩件事對聶春鳳產生深遠影響,堅定了人生選擇,義無反顧走下去,直到生命最後一刻。
第一件事發生在蘇區某鄉鎮,“擴紅”宣傳隊剛離開,街上還到處可見紅軍張貼的標語,號召青壯年積極參軍入伍,保衛紅色蘇維埃政權。或許不少男人都參加紅軍走了,鄉鎮上冷冷清清,行人寥寥無幾。
謝芳和聶春鳳攜帶著醫藥箱來到這裏,按照慣例,她們向老鄉借了桌椅板凳等傢什,擺放在顯眼的地方。聶春鳳從布袋裡掏出謝芳親筆書寫的小木牌,擱在桌上,上面寫著:免費諮詢、檢查、治療,軍屬、烈屬及婦女老孺優先。
鄉下人大多不識字,謝芳早想到這點,事先印製了大量傳單,一到目的地便遊走宣傳。老百姓本來好奇心重,看到穿軍裝的女兵又發傳單又宣講,一傳十十傳百,遠近的人都來了,以前謝芳和小林就是這樣,把病人招徠到一起。
聶春鳳按照謝芳傳授的方法,如法炮製,果然卓有成效,不到半個時辰,已經有十幾個中青年婦女圍攏過來,嘰嘰喳喳,像一群覓食的麻雀。
謝芳態度和藹,讓她們排好隊,一個接一個,先問診,再檢查,最後開藥,病情嚴重的留下家庭住址,隨後上門回訪。聶春鳳要做三件事:繼續宣傳、維持秩序、耐心講解,這些事情對於她駕輕就熟,沒有人不聽她指揮。
婦科病有個特點:因為涉及個人隱私,所以不少婦女都諱疾忌醫,不願拋頭露面,找郎中開藥也是遮遮掩掩。尤其贛南、閩西這種客家人聚集的地方,婦女更看重顏面,因此到義診處問的人多,治療的人少。
這次下鄉義診謝芳就遇上這麼一個大嫂,約莫四十多歲,手腳粗大,頭上包著粗布毛巾,典型的客家女打扮。這個大嫂一隻手捂著半邊臉,另一隻手拎著竹籃,畏畏縮縮排在最後,先後有幾個性急的妹子想插隊,站在她前面,大嫂都默默忍讓了。
聶春鳳及時發現了異樣情況,上前制止,沒想到鄉下妹子蠻不講理,仗著人多,竟然強詞奪理,與聶春鳳爭吵起來。以聶春鳳原來的脾氣,肯定大打出手,如今參加了紅軍,不能做違反紀律的事,只得強壓怒火,好言好語勸說她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