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後生可畏
歐陽明為孫老太太把完脈後也不言語,退出房間,站在走廊上對孫老爺說:“既然先生信任我,不妨放手讓我給婆婆治療,是否願意?”孫老爺慨然答道:“有什麼不可以?不是還有我這個醫生在這兒麼?你的方子都要經過我手,出了問題我也脫不了干係。”
話說到這個份上,歐陽明徹底放下心來,要來紙筆,寫下藥方,交給孫老爺。孫老爺瞥了一眼,有些失望,原以為是歐陽家家傳秘籍,沒想到竟是幾副泡水喝的小偏方,一味方劑都沒有。
歐陽明看出孫老爺心思,拿過藥方,說道:“阿巴並未留下什麼祖傳秘方,也是自學成才,所有絕招全在這本書裡。中醫對於胸痺(心絞痛的中醫稱謂)通常使用行氣通陽、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藥物,不同時期不同症狀,用藥各不相同,從未聽說過有什麼秘方。”
歐陽明說完,從隨身攜帶的褡褳裡掏出一本古籍,孫老爺低下頭細看,原來是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他早已看過,不知道歐陽明什麼用意。
“這本書我反覆閱讀揣摩,視為珍寶,相信先生也看過吧?不知有何心得體會?”歐陽明撫摸著古籍扉頁,帶著徵詢的口氣問道。中醫與西醫究竟有多大區別,他不清楚,如果孫老爺沒看過也屬正常。
“看過,確實是一本好書。不過從西方人看來,中醫藥過於玄奧,不大符合科學邏輯。算了,中西方醫術爭論曠日持久,咱們不說也罷!你還是談談醫治之道嘛!”孫老爺不願與歐陽明深究,就事論事,他只關心家母的病情。
歐陽明本想由醫書引發出治療胸痺的看法,見孫老爺沒有興趣,只得作罷。拿起藥方解釋道:“這三副茶飲:山楂湯、菊楂決明飲、銀杏葉丹蔘湯,均可達到行氣通陽、活血化瘀、通絡止痛之目的,其藥效不亞於任何一副湯劑。婆婆體虛,還需每日早晚服用何首烏粥,我另外再寫一張配方,請先生參照醫囑行事。”
孫老爺沉吟片刻,點頭同意,吩咐候管家按照藥方去中藥鋪買藥,隨後安排歐陽明兄弟倆住下,以禮相待。顛沛流離了幾個月,終於有了安身之所,歐陽明鬆了口氣,開始思考下一步打算。
孫老太太每天換著喝茶飲,加上何首烏粥,不出數日病情果然大有好轉,不僅胸口疼痛減輕,而且身體日漸硬朗,氣色比以前迥然相異。孫老爺親眼目睹老太太的變化,吃驚之餘油然生髮敬意,特地找到歐陽明,當面請教:為何幾副茶飲、一碗稀粥讓老太太判若兩人?
歐陽明沒有故作玄虛,直言不諱說道:“先生學貫中西,精通西醫醫術,對中醫藥也不陌生,想必聘請過不少知名郎中,為什麼婆婆的病情久治不愈呢?請恕後生之言,古人云:欲速則不達,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也就是說,不能心急,治病需耐心細緻,尤其對於老年人,假如大劑量使用藥材,反而會加重病情。因此我採用食療,滋補氣血為主,祛除淤阻,經脈通達,促使元氣迴轉,假以時日必見成效。”
孫老爺心悅誠服,不得不佩服歐陽明的真知灼見,怪不得老太太吃過不少中藥,身體卻越來越差,應該是醫家急功近利造成的後果。歐陽明趁機提出一個請求:希望孫老爺傳授西醫常識,增加閱歷,成為一名中西醫結合的醫生。孫老爺欣然應允,同意借幾本翻譯成中文的醫書給他,儘可能讓歐陽明學習一些西醫知識。
這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機遇,如果說阿巴是歐陽明人生第一個啓蒙老師,那麼孫老爺就是領路人,給他指明前進方向:做一名醫德雙馨、孜孜以求的醫學工作者,為勞苦大眾解除病患,造福於社會。在這條路上,歐陽明還遇到許多類似的老師,像一盞盞明燈,照亮了人生之路,向着醫學之巔奮勇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