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2章 清名嶽翰林
穆青傾這個時候,從後面抱住了秦淮朝。“相公,我們還能有多少時候,才能到那邊城裏去。”
秦淮朝感受著她那炙熱的身體,溫柔地吻著她的臉頰,梳理著她那烏黑的秀髮,輕輕的安慰道。
“好傾兒,想那麼多幹什麼?這一路,你我也是享受,快樂,沒了那些閒言碎語,我正是高興呢。”
說完,用力的擁吻著她的臉頰。“傾兒,別在乎這些了。”兩個人用力地擁抱在一起,感觸著對方的心跳。
她的心臟,撲稜稜的跳個不停。一時間有無數言語,涌上心頭,想要說出口,卻已經忘掉。
兩個人擁抱擁吻許久,才躺在了一旁的床榻上。享受著對方的愛,兩人枕著對方的身子,甜蜜的睡熟。
第二天,他們就趕到了路上。陽光似乎比以前明媚了許多,穆青傾長長的呼吸著新鮮空氣,心情很舒暢。
“真是好事,只是現在,外面的人都說我相公在守孝,不過,誰會想到?他就在我身邊呢。”
這時候,那個信使跑了許久,又過了幾日,趁著夜色到了皇宮。跪在地下,端著書信給皇帝。
“陛下,這是秦淮朝的書信。”皇帝望著那邊,想著自己好久沒收到他的書信了,輕輕地開啟。
“愛卿,你便先回去吧。”皇帝並不想讓那封信的內容,被外人看到。回到了內室裏,正要拆那封信。
這個時候肥嘟嘟的小皇子,可愛的跑了過來。“父上,這是什麼呀?”一雙好奇的眼睛瞪著那封信。
皇帝本來想把他趕走,看著他是那麼可愛,伸出溫暖的臂膀,抱住了他。“小碗,早些回去休息。”
聽著自己的父親如此慈愛的話,小皇子若有所思地睜著眼睛,晃盪著雙臂,不一會兒便跑了回去。
皇帝望著小皇子的背影,也是黯然的長嘆一聲。“總是忘不掉她,起個這樣的小名,也好了。”
每日處理朝政,都被這樣煩心的事情所幹擾,手裏輕輕的一碰,把那書信開啟,望著上面的字。
他端詳了一會兒,眼裏放出火花。“好!”心中萬分激動,沒有想到那貪汙的贓官,獲得了這樣的下場。
皇帝又一連讀了幾遍,心中想道。“那杜家在那裏做官之時,為官不軌的名聲,朕早就知道了。”
每年從他那裏,他就要貪掉許多的錢糧,還總是一副哭窮的樣子。皇帝也早明白了他的底細。
“只是為今之事……”皇帝把書信放下,沉吟許久。他的腦海裏面有許多人選,卻都不能確保。
“看來還是他最合適。”想了一晚上,皇帝終於敲定了自己應該怎麼做,同時心理想出了一套改革的方案。
第二天上朝之時,他看著那一排官吏,站在那邊,一個個恭敬地望著自己,心裏不知打著多少算盤。
皇帝手一揮,對那些官吏說道。“各位都先屏退,除了嶽翰林,把他留下來,朕有話要對他說。”
那些人聽到這話,回過頭去望著。他們的表情也很是詭異複雜,沒有想到竟然會有這樣的事。
那個嶽翰林,面相清秀,身材瘦高。聽到皇帝的話,抬起了頭,望了望,接著又低了下去。
那些侍衛們,卻暗自笑著他。“此人真是個呆子,沒想到,陛下宣召,還不快些跪下謝龍恩。”
那些侍衛們把中間的門直接關上,整個朝堂之上,只剩下皇帝和他兩人。“愛卿,快過來吧!”
這個時候嶽翰林,如夢初醒一般,重重地跪了下來。“謝陛下。”呆呆的磕了幾個頭,纔起來身。
皇帝看著他這副呆愣的樣子,心裏面就感到好笑。“確實是純良的人,不然,也不至於如此。”
皇帝輕輕地牽起嶽翰林的衣衫,和藹地說道。“愛卿,朕看你久居京城,也該出城為百姓做些事。”
他愣愣的說道。“陛下,小人乃無才,無德之人,若是如此,只怕耽誤了百姓,望陛下另請高明。”
皇帝看著他,淡定的笑了。“想這麼多事兒,做什麼,你的清名,大家都知道,朕還要多給你加些俸祿。”
他跪在地上,重重的磕著頭。“陛下,儘管俸祿微薄,只是,古人說的好,一簞食,一瓢飲,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皇帝看著他這副樣子,心中也是欣慰,他這人是個典型的書生,只是向來不合羣,現在就需要這樣的人。
過了許久,皇帝伸著手,遞給了他一封詔書。“嶽翰林,一路上只需依此計行事,不可改動。”
聽著皇帝的話,嶽翰林看著詔書。“陛下,真有上古堯舜聖君之意,此事聖明,必將萬民稱頌。”
聽著他的話,皇帝輕輕地笑了。“愛卿,朕又哪裏有那般的能力?只不過盡心誠意而已了。”
嶽翰林回到那破舊的房屋裏麵去,望著自己的老母,正在縫補著衣衫,愣了一會兒,方纔說道。
“母上,陛下用我,去天南做縣令,便是要勞累些時候。”老母抬起頭來,梳理著頭上的白髮。
“這便是件好事,若是如此,我也心安了,只是外放出去,便不可壞了規矩,讓天下人笑話。”
聽著老母的話,嶽翰林淡然的笑了。“母上,我們沒有背景,也是從草莽之中出身,哪可不知百姓疾苦。”
他目光凝視著油燈,眼裏出著神。“讀了這麼多年的聖賢書,也是浮沉萬端,只是這一次……”
冷風呼呼的吹著,那破舊的棚子,上面嘀嗒著雨水。他想著出神,拿起一碗白飯,就著鹹菜吃下。
與此同時,朝堂上因為這件事情還在議論。自然他們揹着皇帝,絕對不敢讓皇帝知道議論這件事。
同時,他們也旁敲側擊,打聽著嶽翰林的訊息,又送了不少禮物,只是都被他一一禮貌,客氣的回絕。
那些官員們聚在一起,罵著他。“此人真是不通人事,明明被貶了官,我們去關照一下,卻總是說什麼聖賢書。”
他們想來想去,感覺到這個嶽翰林,似乎因為自己的剛直得罪了皇帝,把他貶到那裏去,正好眼不見為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