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萬魔之王
我不止一次的穿越過時空隧道,對這種玩意已經很熟悉了。
可這個時空之門的後面卻跟我之前遇到的情況完全不一樣,僅僅只是一眨眼的時間,我們就穿越了這道門,進入了另一個空間。
還沒等我明白過來是怎麼回事,雙腳已經踩在了實地上,再朝四周一看,我們居然又回到了神殿裡。
只不過跟第一次進來的時候不同,此時的神殿裡有火光,並不是漆黑一片。
在火光的照射下,我發現我們居然還在距離大門不遠的地方。
這時我才恍然大悟,這個神殿的大門後面隱藏了一個黑暗之門,沒有得到主人的許可,擅自闖入的話就會進入黑暗空間!
悔恨城主的聲音從神殿的深處傳來,“我已經關閉了黑暗之門,你們放心的進來吧,我就在神殿的中心等著你們呢。”
在我們面前是一條青石鋪就的甬道,兩邊則是巨大的石柱,整個神殿看起來空空蕩蕩的。
我們順著聲音傳來的方向朝前走去,這次我們留了個心眼,全都小心翼翼,生怕又中了什麼機關陷阱。
朝前走了一千多米後,前方出現了一道大門。
這道大門高達百米,寬百米,上面刻著古怪的符號,看上去很有些年代了,落滿了灰塵。
就在我們想著如何開啟這扇門的時候,只聽轟隆隆的一陣響聲,大門緩緩開啟了。
悔恨城主應該就在這大門的後面了,我們深吸一口氣,馬上就要見到傳說中的萬魔之王,心情立即變得緊張起來。
當我們穿過這道大門後,看到的第一個東西,是一個巨大無比的人頭。
這人頭從下巴到頭頂有上百米高!膚色是灰白色的,雙眼緊閉,看起來像是一箇中年男性,頭上凌亂的頭髮披散在肩膀上,卻不知道是死是活。
這就是悔恨城主嗎?一個腦袋就這麼大!
這時人頭髮出了聲音,“過來吧,我就在這裏。”但說話的時候,這人頭分明沒有動過,就像是雕塑一樣。
我們小心的朝前走去,越靠近這人頭就越發感覺氣氛凝重。
當我們走到這人頭的跟前後,纔看到人頭的下面是一個巨大的地下室,它的身體就盤踞在這個地下室裏。
我們看清了它腦袋下面的身體後,全都驚呆了,難道這就是悔恨城主的真身!
它巨大的人類頭顱下面有一副人類的上半身,結實的胸肌,粗壯的兩條手臂,這都很正常,但腰部以下則是一個巨大的肉團,也就是我們在外面見過的那些肉團!
不僅如此,那個巨大肉團上還有無數粗大的血管,通向四面八方,血管裡隱隱還有東西在流動。
這時我渾身一震,這才明白了過來,外面我們看到的那些巨大的肉團根本就不是什麼真菌生物,也不是悔恨城主的食物,就是它自己!
那些肉團之間用血管連線起來,最終將養分輸送到這裏,供養真正的本體。
如此一想的話,那悔恨城主的身體到底有多大?豈不是遍佈整個十八層!
如此巨大的生物我不是沒有見過,只是這種奇特的生存方式,倒是我第一次見到,它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就在我們震驚的久久說不出話的時候,結果那個聲音又說了一段更加驚悚的話來。
“你們現在看到的正是悔恨城主的本尊,不過不用害怕,因為它早在二十萬年前就已經死了。”
“什麼!它已經死了?”我不由驚叫出聲,“那你又是誰?”
“我不就在你們面前嗎?”
我們都是一愣,這才循著聲音望去,仔細一看,卻見在這個巨大魔王的胸口位置,長著一個奇怪的肉瘤,聲音就是從那個肉瘤裡發出來的。
我仔細一看,那個肉瘤呈肉紅色,而且看上去像是一個人形,難道里面有人?
“沒錯,我就在它的體內,二十萬年了,你們是第一個知道我秘密的。”
說話間,卻見那個肉瘤漸漸裂開一道口子,從那個口子裡探出了一個男人的頭。
這男人面容堅毅,年紀大約三十五六歲左右,倒也十分俊朗。
男人看著我們笑道:“你們好,我的名字叫做諾頓,別人也叫我黑巫者。”
這話一出,我們徹底驚呆了。
比索跟我們說過黑巫者諾頓的故事,可他是二十萬年前的古人啊,為什麼能活到現在?
自從進入這神殿之後,不可思議的事情一件接著一件,我的腦子都快要反應不過來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諾頓平靜的說道:“我知道你們一定有很多的事情想要問我,不過那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要等待的人終於來了。”
“誰?是我嗎?”黃茜愣愣的問道,“那個想娶我的人,其實並不是悔恨城主,而是你對吧?”
這時我們才理解了,為什麼悔恨城主會喜歡上黃茜了,因為悔恨城主其實是一個人類,並非魔王。
可諾頓卻笑著搖頭道:“我確實很想娶你,但我要等的人並不是你,而是他!”說完他看向了我。
我不由一愣,“我?可我並不認識你啊。”
諾頓回答道:“我確實不認識你,但我認識你身上的血脈,那是屬於神的血脈,對吧?”
這話一出,我纔想起一件事來,“你要等的人是身負神之血脈的人,對吧。那小月呢?你把她怎麼樣了?”
諾頓淡淡的回答道:“你們不用著急,小月和你都是對我十分重要的人,我並不會傷害她的,她現在很安全。”
百里雄風也急切的詢問道:“你到底想對小月做什麼?”
這也是我想知道的問題,諾頓為什麼需要小月,我和小月擁有一樣的神之血脈,他也一定對我有相同的目的。
諾頓輕輕一笑,說道:“你們急什麼?若是想一切的話,就乖乖聽我說一個故事,關於我的故事。聽完之後,你們就全都明白了。”
伊索點頭道:“你說吧,我們聽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