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爱青果
去書架

第71章大汗王陵何處尋

    成吉思汗埋葬地點在斡難、怯綠連、土兀刺三河之源不兒罕山的起輦谷。按照蒙古民族的風俗,葬後不留墳冢,驅萬馬將土地踏平,再種草植樹,形成山林。他沒有留下陵寢和寶鼎,只在他墳地周圍三十里處插上一圈箭簇,派重兵守衛這塊禁地(因為蒙古汗王的安葬有著獨特的習俗和保密傳統,據說蒙古汗王葬後,必驅馬奔行,踏平浮土,以泯其跡,不使人知其葬地)。

    只在葬處宰殺一隻小駱駝,來年草生,一望平衍,祭祀時牽來母駝,母駝嗅小駝的血悲鳴的地方就知道成吉思汗埋藏的地方。然而隨著歲月流逝,後人漸漸地再也找不到確切的埋葬地點了。

    這個墓地是成吉思汗生前自己選擇的。不兒罕山合勒敦山是古代蒙古人的聖山。以前,成吉思汗年輕遭難之時,不兒罕合勒敦山曾救過他的性命,以那稠密的森林掩護了他。後來,每當他要作出重大決定時,在他一生的各個轉折關頭,在他要進行大規模戰爭之際,他都要登上不兒罕合勒敦山,祈求蒙古人的上帝長生天的護佑,因為蒙古人傳說長生天就在不兒罕合勒敦峰頂。

    不兒罕合勒敦是三河之源,斡難河、克魯倫河和土拉河從不兒罕山奔騰而下,灌溉著蒙古部祖傳的牧場。據說當年有一天,成吉思汗在不兒罕山打獵,在一棵大樹下休息,默思很久,起身時說:將來死後,可葬於此。

    成吉思汗死後,他的諸子遵循遺命將他埋葬於此地。葬儀結束後,這裏成了禁地。人們讓樹木叢生,成為密林,為的是廕庇其葬地,使人不辨其墓在哪棵樹下。至今這裏沒有任何標記表明墓之確切地點。成吉思汗從此就長眠在這些雪松、冷杉和落葉松大樹林下了。北面,是無邊無際的茂密的西伯利亞泰加森林,泰加森林一年之中八個月處在冰天雪地之中。南面,是向遠方伸展的廣袤而起伏不平的大草原,春暖時節,草原上繁花點綴,蝴蝶亂飛。這片草原一直向南伸展,最後變成了黃沙滾滾的浩瀚的戈壁灘。

    成吉思汗一生東征西討,南攻北伐,從森林環繞的貝加爾湖到流水滔滔的申河(印度河),從鹹海周圍的大草原到古老中國的華北大平原,到處都有他戰馬馳騁留下的足跡,最後歸根於這裏。

    後來,成吉思汗的子孫也長眠在不兒罕山,但他們的酣夢常常受到絡繹不絕的來訪者的打攪。這些來訪者在他們的墓地上,沒完沒了地打聽著他們命運的秘密。而他,卻安息在山上,任何人不得入其林,也沒有任何人知道他的確切的墓葬點。他出生於蒙古土地上,又回到了這片土地的懷抱。這片土地保護著他,藏匿著他,他永遠地同這片土地融成了一體。

    數百年來一直吸引世界各種人來尋找成吉思汗陵墓的另一原因,就是在成吉思汗的陵墓內可能存在大量寶藏。一位蒙古專家就曾預言:成吉思汗的陵墓裡可能埋藏著大量奇珍異寶,裡面的工藝品甚至比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馬俑還要壯觀。這並非危言聳聽,因為成吉思汗的陵墓裡可能埋藏著他東征西討從二十多個王國搜刮而來的無價珍寶,這些都成為吸引私人考古隊前赴後繼的誘人原因。

    有一個成吉思汗陵座落在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高原,陵墓坐落在內蒙古鄂爾多斯草原中部的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甘德利草原上,距包頭市185公里。周圍是坦蕩的牧場,藍天綠草之間,三座蒙古包式的大殿肅然佇立。

    主體建築是三座相連的蒙古包式大殿,分別有正殿、寢殿、東殿、西殿。殿堂建築在高臺階上,殿前砌有九九八十一個臺階,中間殿高24米,東西殿高21米,東西走廊高20米,整體造形如一隻搏擊長空的雄鷹,具有典型的蒙古族藝術風格。

    正殿平面為八角形,門向南開,上設重簷,以藍色琉璃瓦覆蓋,是蒙古包式的穹廬頂,用黃蘭兩色琉璃瓦砌出祥雲圖案,頂尖安裝寶珠狀琉璃瓦,下層四周是玫瑰紅的花格小窗,襯托出紅的門,白的牆,絢麗多彩,陵殿雙層飛簷中間正有—尊高4.3米的成吉思汗塑像,披甲按劍,端坐在椅子上,塑像背靠偌大的歐亞模擬圖,標誌着當年蒙古遼闊的版圖。兩側殿內牆壁上繪有成吉思汗的出生、遇難、西征、東征和統一各部建立豐功偉績的壁畫,正殿後部的寢宮裏排列著用黃緞子覆蓋的三個蒙古包,包裡供奉著成吉思汗和他的夫人孛兒貼以及他的二夫人忽蘭哈屯和三夫人古日勒真金哈屯的靈柩,西殿供奉著象徵成吉思汗九員大將的有九尖角的旗幟和繫有表示力量的用馬和犛牛的鬃毛做成的“蘇勒德”(它象徵着長生天賜予成吉思汗的佑助事業成功的神物,是成吉思汗統率的蒙古軍隊的戰旗,蒙古民族的守護神,戰無不勝的象徵)。另外還有成古思汗的戰刀和馬鞭。

    東殿裡獨設的一座蒙古包裡安放著成吉思汗的四兒子託雷和夫人伊喜哈屯的靈櫃,作為忽必烈的父母雙親,他們受到特殊的禮遇。殿外兩個一人高的車輪,訂滿了鐵釘,這就是接運成吉思汗陵的黃車。

    關於成吉思汗死後所葬之處,有許多種猜測。傳說七百多年前,成吉思汗率軍遠征西夏途經伊金霍洛(今鄂爾多斯高原),目睹這裏水草豐美,花鹿出沒,心裏特別高興,陶醉之際,失手將馬鞭掉在了地上。部將剛要拾起馬鞭,卻被成吉思汗制止了,並即興吟詩一首:“梅花幼鹿棲息之所,戴勝鳥兒孵化之鄉,衰亡之朝復興之地,白髮吾翁安息之邦。”就是說,老鐵同志原來就有歸西后葬於此的想法。

    成吉思汗的話不能違背的,後來諸子和諸將據大汗命令,於是決定將遺體葬在薩里川,在伊金霍洛地方葬衣冠。

    而且據說,路經伊金霍洛時,靈車突然深陷泥潭中,用五匹馬拉仍紋絲不動。

    跟隨他的人記住了他說過的那番話,於是蘇尼特部的吉魯格臺把阿禿兒以手指著北方,向成吉思汗的靈車唱道:“我的英傑聖主,你威武創立的國家,你可親可愛的后妃皇子,你的黃金宮闕,都在那邊!你的蒙古百姓,你的忠誠伴侶,你的山嶽、土地、河流,你的戰旗、戰鼓、號角,都在那邊!讓我們將你的靈柩載還故土,讓你那皇后孛兒帖觀看吧,讓你那全體人民瞻仰吧!”

    歌唱剛完,成吉思汗的靈車哼地一聲,重新起動了,護送靈車的隊伍才得以繼續進發。

    大家即以此為衣冠冢,並建陵園,那裏有八個白色的蒙古包,被蒙古族視為全民族的聖蹟,稱為“八白室”。留下衛隊中的五百戶在此專門侍奉,稱作“達爾扈特”。

    有關專家曾介紹說,坐落在鄂爾多斯高原上的成吉思汗陵,是從窩闊臺汗十三世紀三十年代為其父汗靈櫬建造的四白室(四座白色的氈帳)演變而來的,而守衛成陵的達爾扈特人則是成吉思汗八位功臣的後裔。

    到今年,成吉思汗離開人世已經七百八十多年,相應地,達爾扈特人守護他的英靈也經歷了七百八十多年。這期間,達爾扈特人歷經元、明、清……到新中國,一直代表全體蒙古族同胞守護成吉思汗陵世代相傳到現在。現在成吉思汗陵第三十八代守靈人就是達爾扈特的楚倫巴特爾。

    其實,蒙古族盛行“密葬”,而且由於時間已經過去了七百餘年,真正的成吉思汗陵究竟在何處始終是個謎。據說現今的成吉思汗陵是一座衣冠冢,經過多次遷移,直到1954年才由湟中縣的塔爾寺遷回故地伊金霍洛旗。

    據傳,抗日戰爭期間,中國政府擔心成吉思汗陵會落入侵華的日本軍隊之手,於是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即把成吉思汗的陵寢,從成陵搬出,經榆林、延安,運往陝北高原南沿的黃帝陵藏匿。

    這事後來經過周密的安排,被穩妥地執行了。

    這樣,成吉思汗的陵寢曾在黃帝陵下面的黃帝廟中藏匿了好多年,直到抗日戰爭勝利,陵寢才又經原路運回原處。

    這事當時是最高國家機密之一,因此,世人不知。

    上世紀五十年代初,烏蘭.夫曾經來拜謁成陵。烏蘭.夫對看門人說,他有一個請求不知道說出來合不合適。看門人說,有什麼你就說吧!烏蘭.夫遲疑了片刻說,他想開啟棺木看一看,不知道行不行。

    看門人也遲疑了一下,最後說:“你當然可以看!因為你就是今天我們的汗!”

    這樣,摒去左右,烏蘭.夫走進了停放棺木的那間密室。

    這停放在成吉思汗陵密室裏的棺木中,到底是裝殮著大汗本人的遺骸呢,還是隻是一個衣冠冢,或者是像民間傳說的那樣,放著成吉思汗的兩個馬鐙。這一直是一個謎。

    那麼,烏蘭.夫在開啟棺木以後,看到了什麼呢?

    看門人說,烏蘭.夫在走出密室之後,神色嚴肅。他也問了這個問題。但是,烏蘭.夫什麼也沒有說。而他,也就不敢再問了。

    烏蘭.夫是這個世界上,惟一有理由開啟和曾經開啟過這棺木的人,如今,隨著他的作古,這個秘密則還作為秘密繼續存在著。
上一章 下一章